長治鄉下淡水都司營調查研究計畫
屏東 Pingtung
2017

program
研究計畫

每一個案子都是一種新的學習

最近拿到一個案,
「長治鄉下淡水都司營調查研究計畫」
是中研院退休的院士陳秋坤老師找我合作投標的案子,
他負責文史,我負責建築部分。

然後老師還找了一位顧問,
很厲害的廖德宗老師,
運用現代科技做古地圖與現今地圖的疊圖,
運用於文資調查研究。

政府單位還會跟他要他的研究成果來找尋失落的殘跡,
堪稱台灣唯一,
厲害的是這只是興趣不是本業⋯

今天從現勘到辦公室內的討論,
描繪出清朝時聚落分佈狀況及當時軍營城址的舊貌及可能因為水患所可能的遷徙路線,
聽得好精彩也好訝異,
比如說他們看到日本古地圖內標示的墳墓區面積超大,
與旁邊分佈聚落的面積相當懸殊與可能的居住人數推論這裡可能發生過的大事件(種族衝突或戰爭),才會發生大量死傷才就地埋葬⋯

因此才會形成墳墓群範圍這麼龐大,
原來如此⋯可以這樣推論,
扎實的上了一堂課。

趁這案子好好學學這領域的專業者如何調查史實。

「下淡水都司營」是清代設於屏東縣內最高的軍事指揮營。這是朱一貴之亂後,清軍為了堵塞『生番』殺人、防止莠民及亂黨入山而設置的。雍正11年〈西元1733年〉設於山豬毛隘口〈內埔隘寮村附近〉,由清軍一千五百名戍守,後因隘寮溪氾濫而時毀於洪水。光緒11年〈1885年〉,第37任都司陳光輝乃稟請巡撫劉銘傳將「下淡水都司營」移到長治鄉德榮村煙墩腳。

重建於今天長治鄉德榮村煙墩腳的「下淡水都司營」,有南北兩城門及大小營房15間,頭門上設砲台二座。光緒20年甲午戰爭,滿清戰敗,翌年訂立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與日本。

光緒21年10月中旬,日軍在枋寮登陸,縣內各義軍奮起抗敵,11月日軍進逼阿猴(屏東市),而近在咫尺的煙墩腳都司營清兵,早已逃離無蹤,至今只留下殘破不堪的城門一座。